
中国钢铁实际消费接近消费峰值区 粗钢30年首跌
发布时间:2016-03-23 [返回]
1月22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(下称中钢协)发布数据称,2014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跌3.4%至7.38亿吨,是30年来首次下降。
“粗钢表观消费量下降意味着实际消费增幅回落,但并不等同于实际消费量下降。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对界面新闻记者说,“中国的钢铁实际消费已经接近或达到消费峰值平台区。”不过,由于中国经济较为复杂,李新创表示很难判断何时到达峰值。
产量过剩,消费又达峰值平台区,中钢协认为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,钢材价格难以大幅回升。
表观消费量是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,“用这个数值衡量,还要注意去库存量。而且,考虑到电商这块无相关统计,整体来说,表观消费量并不能说明用钢行业需求下降,只能说供应量较上一年减少。”胡艳萍分析。
胡艳萍表示,去年国内粗钢资源供应量减少,原因来自出口。中钢协数据显示,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达8.22亿吨,同比增长0.9%;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8441万吨,同比增长64.5%。这意味着国际市场完全分流了去年增加的产量。
路透社分析,中国钢铁出口繁荣缘于一个“漏洞”:企业向出口的产品中掺入微量的硼,可以获得退税。中钢协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,其中约40%是含硼钢。不过,自2015年1月1日起,中国取消了四个税号的含硼钢出口退税,漏洞被关闭。